🟠 图像腐蚀

功能描述

该算子对输入的灰度或二值图像执行形态学腐蚀操作。腐蚀是与膨胀相反的基础形态学操作,其核心效果是使图像中的高亮区域(如白色像素)“收缩”或“变瘦”。它通过一个结构“核”在图像上滑动,将核所覆盖区域内的最小像素值赋给中心像素,从而达到收缩亮区的效果。

使用场景

  • 去除噪声:有效移除图像中孤立的小型亮点或斑块(常被称为“盐”噪声)。

  • 分离物体:当两个或多个物体有轻微粘连时,腐蚀操作可以断开它们之间细微的连接,从而将它们分离。

  • 细化轮廓:可以使物体的轮廓变得更细,移除边缘的毛刺,使形状更加平滑。

  • 组合操作:作为更复杂形态学操作(如“开运算”)的基础步骤。

输入输出

输入项

图像:待处理的单通道灰度或二值图像。

输出项

腐蚀后图像:经过腐蚀处理后的图像。

参数说明

腐蚀核大小

参数说明

用于腐蚀操作的方形结构核的边长。例如,值为3表示使用一个3x3的核。

调参说明

  • 增大该值:腐蚀效果更强烈,亮区收缩的范围更广,可以移除更大的噪声点或断开更粗的连接。

  • 减小该值:腐蚀效果更温和,对图像的改变更细微。

调节时,应根据需要移除的噪点尺寸或想要断开的连接粗细来选择合适的核大小。一般来说,核的尺寸应略大于要处理的特征尺寸。一般用奇数,如1,3,5等。

参数范围

[1,50],默认值:3

迭代次数

参数说明

设置腐蚀操作连续执行的次数。

调参说明

增加迭代次数:相当于将同样大小的核反复作用于图像,使亮区持续收缩。例如,迭代2次3x3的腐蚀会比迭代1次产生更强的效果。

在需要精细控制腐蚀程度时,可以保持一个较小的核大小,通过增加迭代次数来逐步增强效果。

参数范围

[1, 100],默认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