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坐标系

基础坐标系详解

基坐标系

基坐标系是工业机器人的基础坐标系,代表机器人在空间中的绝对位置。如果工业机器人是安装在地面上,该坐标系大多数情况下位于底座上,原点位于机器人底座中心。XY平面与底座平面重合,通常X轴方向指向机器人"背面"方向,Z轴方向垂直向上。如果机器人是倒置安装的,那么Z轴指向下方。

base coordinate system

坐标定义:

  • 原点:位于机器人底座中心

  • XY平面:与底座平面重合

  • X轴方向:通常指向机器人"背面"方向

  • Z轴方向:垂直向上(正装)或向下(倒装)

基坐标系作为机器人工作空间的绝对参考系,所有位置和姿态都相对于基坐标系定义。在简单的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直接在基坐标系中对机器人动作进行编程。

世界坐标系

一般情况下,世界坐标系和基坐标系是重合的。如果机器人安装在地面上,以基坐标系为基础来进行编程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世界坐标系能带来更大的便利。

应用场景:

  • 非标准安装:当机器人倒置或倾斜安装时,以基坐标系编程较为困难,因为轴的方向与工作空间中的主要方向不同。此时定义世界坐标系可以简化编程工作。

  • 多机器人协作:当工厂内有多个机器人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工作时,使用统一的世界坐标系使机器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和协调,避免碰撞和干涉。

world coordinate system

用户坐标系

用户坐标系基于世界坐标系进行定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通常会涉及到工作台或夹具,用户坐标系是为了处理具有不同位置和方向的不同夹具或工作台,通常为每个夹具或工作台定义一个独立的用户坐标系。

通过建立用户坐标系,当工件或工作台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调整用户坐标系参数来实现机器人程序的快速适应,而无需重新编写整个程序,大大提高了编程的灵活性和效率。

user coordinate system

末端执行器相关坐标系

法兰坐标系

法兰坐标系是机器人出厂时就已经固定的坐标系,无法更改。原点位于六轴机器人法兰盘的中心,XY平面与法兰盘平面重合,Z轴方向垂直于法兰盘向外延伸。

法兰坐标系作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基准参考系,所有工具坐标系都基于法兰坐标系定义。这个坐标系为安装在法兰上的各种工具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

坐标定义:

  • 原点:位于六轴机器人法兰盘的中心

  • XY平面:与法兰盘平面重合

  • Z轴方向:垂直于法兰盘向外延伸

工具坐标系与TCP

工具坐标系是以工具中心点TCP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描述机器人末端工具相对于法兰坐标系位置关系。工具中心点是工具坐标系的原点,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

工具坐标系的参数可以通过机器人示教获得,也可以通过精确测量工具尺寸获得。TCP的设定方便了编程和调整程序:当机器人运动时,通常说的机器人的位置、路径、精度、速度,实际上就是TCP的位置、路径、精度、速度。

工具坐标系让机器人能够精确控制工具端点的位置,而不是法兰中心,这对于焊接、装配、抓取等精密作业至关重要。

tcp illustration

视觉系统坐标系

相机坐标系

相机坐标系是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基础,以相机光学中心为原点建立。其作用是将相机采集的图像信息转换为三维空间坐标信息,为机器人视觉定位和识别提供基础数据。

坐标定义:

  • 原点:相机镜头与传感器的标定中心位置

  • Z轴方向:相机向下(拍摄方向)

  • X轴方向:相机长边指向,通常为负X轴方向

  • Y轴方向:符合右手法则

标定板坐标系

标定板坐标系是手眼标定过程中的标准参考坐标系。标定板坐标系提供标准的几何参考,用于建立相机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是实现精确手眼标定的重要基础。

坐标定义:

  • 原点:标定板标签对角的直角顶点

  • X轴:沿标定板短边方向

  • Y轴:沿标定板长边方向

  • Z轴:垂直于标定板表面

模型坐标系

模型坐标系是三维模型数据的坐标系,通常与点云数据相关。初始状态与相机坐标系一致,对齐后原点移至点云中心,坐标轴参考模型包围盒方向定义。

在三维视觉识别和定位中,模型坐标系提供模型与实际工件的坐标对应关系,使机器人能够根据视觉识别结果准确定位和操作工件。

特殊应用坐标系

料框坐标系

料框坐标系是以料框或工作台为参考建立的坐标系,便于批量处理工件。原点通常选择料框的一个角落,坐标轴沿料框的边缘方向建立,目的是简化批量工件的位置计算。

在自动化生产中,料框坐标系便于对料框中的多个工件进行有序操作,通过规律的坐标偏移就可以依次访问料框中的每个工件位置,无需单独示教每个工件的位置。

工件坐标系

工件坐标系描述工件相对于基坐标系位置关系的坐标系,以基坐标系为参考点,描述工件(或工作台)相对于机器人基座的位置关系。当工件位置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工件坐标系实现快速适应。

工件坐标系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机器人程序的灵活性,当工件位置改变时,只需调整工件坐标系参数,无需修改整个程序的点位数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程序的可重用性。

坐标系转换关系

在机器人视觉系统中,根据相机安装位置的不同,存在两种主要的手眼标定方式,对应不同的坐标系转换关系。

眼在手外标定是指相机固定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外部,相机与机器人基座建立固定关系。在这种配置下,转换关系为相机坐标系与机器人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转换矩阵描述相机相对于机器人基座的位置和姿态。

眼在手上标定是指相机安装在机器人末端,随机器人运动。在这种配置下,转换关系为相机坐标系与机器人法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转换矩阵描述相机相对于机器人法兰的固定位置和姿态。

机器人运动控制的三要素

机器人执行运动指令时,需要明确三个关键要素:点位数据(目标位置的坐标值)、工具坐标系TCP(使用哪个工具的坐标系)、参考坐标系(点位数据相对于哪个坐标系定义)。

不同品牌的机器人对这些要素有不同的表示方式。KUKA机器人使用$BASE定义参考坐标系,使用$TOOL定义工具坐标系。ABB机器人使用wobj(工件对象)定义参考坐标系,使用tool(工具对象)定义工具坐标系。

实际应用案例:码垛操作

码垛操作是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通过不同的坐标系组合可以实现灵活的编程策略。

  • 策略一:调整工件坐标系

固定工具和点位,调整工件坐标系。在这种方式下,工具坐标系(tool)保持不变,点位数据(P)保持不变,根据码垛层数调整工件坐标系(wobj)。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结构简单,只需要调整一个参数就能实现不同层的码垛。

  • 策略二:调整点位数据

第二种方式是固定工具和工件坐标系,调整点位数据。工具坐标系(tool)保持不变,工件坐标系(wobj)保持不变,根据码垛要求计算调整点位数据(P)。这种方法需要对每层的点位进行计算,但能够实现更灵活的码垛模式。